中班年级组特色课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教研>中班年级组特色课程> 文章

浅谈幼儿园教学与游戏的有机结合

发布时间:2017/8/30 16:09:40 作者:冯顺玲 浏览量:1105次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命题确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对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由幼儿主观真实需要引起的活动,能从客观上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纲要》指导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教学于游戏之中。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游戏、有机结合。

幼儿园教学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与指导,而不是单纯的灌输知识和技能训练。幼儿园教学内容具有整合性、生活性和直接经验性的特点。幼儿园教学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建构认识的过程,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游戏是一类行为的总称,此类行为特征包含游戏者主动、自愿的主体态度,假象性的行为,反映实际生活的内容、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以及不具有社会实用价值的内在目的性。

有机结合是指将两者之间的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

如今幼儿园教育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备受关注,过去,我们单纯的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作为幼儿园课程内容,存在着只重视室内教学,忽视幼儿的独立性活动,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幼儿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用集体教学形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重视以教师为指导,忽视了以幼儿为主体作用等倾向。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游戏与幼儿园教学、课程的关系,这也是游戏进入教育学领域所产生的独特的“问题域”。正如刘焱教授所说“将游戏引入教育学领域,首先面临的不是在操作层面上如何具体的去指导儿童游戏的问题,而是必须从理论上说明这些本质上自由自发的活动与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与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关系。”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建构式教育理念已渗透在幼儿教育课程中,以游戏贯穿幼儿教学的目标,幼儿教学游戏化,是指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之中,教学游戏化的内涵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针对上述要求我觉得幼儿园教学与游戏必须统一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中,要融入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集体教育活动中。

如:1、生活要游戏化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目前幼儿园里幼儿的游戏活动存在有多种形式,因此我们必须贯穿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幼儿一日活动是幼儿一日在园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全部内容。一日活动开展的好,有特色,幼儿身心才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幼儿一日活动质量才有可靠保证。

2、教育活动要游戏化

春暖花开,是幼儿接触大自然的大好时机。让幼儿认识春天,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采取“重生成”的教学理念,让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认识春天。特别是像数学这样比较枯燥乏味的活动,我们更应该在一种游戏化的模式里进行,这样才能使幼儿对活动更感兴趣,接受的更快。而不能让幼儿进行一些机械的记忆,毫无趣味的教学模式会让幼儿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及热爱。如在中班的认识数字"6"的活动中,我在讲解演示之后,组织幼儿进行"送礼物"的游戏,让每个幼儿依次手持一张数字卡片去送与该数字所表示的数量相同的礼物,以巩固幼儿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此时游戏的作用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注意的持久性

3、户外锻炼要游戏化

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戏,幼儿要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拾起5粒豆豆后迅速跑回来,这一游戏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对数的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以及不怕困难的品质。最后我们将游戏作为教学过程,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促进了幼儿的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友爱、合作等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这一阶段游戏化教学已发挥了对幼儿进行整体教育的功能

如何使幼儿园教学与游戏有机得整合,将他们的价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我觉得有两种途径可以尝试:游戏教学化和教学游戏化。

1、游戏教学化是指保证幼儿在游戏的自主性地位的基础上,在幼儿自主的决定“玩什么”“怎么玩”以及“和谁玩”的前提下,教师要用智慧的双眼去捕捉游戏中的教育契机,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在幼儿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产生冲突的时候,以一个支持性的角色介入,恰到好处地促进儿童的发展。利用游戏因素,使非游戏活动具有游戏性以游戏性的语言组织活动这种设计主要通过富有游戏性的语言来组织活动,比如,教师经常在组织各种活动时使用这样一类语言:“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请来了一个客人——图形宝宝,图形宝宝很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由此,教学的因素就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游戏过程当中,幼儿在保持游戏的愉快体验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新授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发展。

2、教学游戏化是指在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重视游戏这一手段的运用,强调幼儿的参与性,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融合在游戏的过程中,将过去那种传统的死气沉沉的转变为充满活力的、幼儿和教师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师可以采用假想的方式组织活动一种是对角色的假想,如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经常以动物妈妈的身份出现,而小朋友们则是动物妈妈的好宝宝。另一种是对情节进行假想,并以此来串联活动的各个环节。在活动中教师以假想一些情节,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如在美术活动“蛋壳贴画”中,教师以这样一段话引入活动:“我们今天要到熊妈妈家做客,但熊妈妈家的路特别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我们怎么办呢?”进而引出“帮熊妈妈铺一条路”;还有一种是对情境进行假想。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经常会根据活动的需要,带领幼儿把身边的环境一会儿假想为大海,小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又假想为草地,小鸡在草地上游戏。这种假想的方式对年龄越小的幼儿运用得越多。在这类活动中,教师较多地利用了表演游戏的因素,因而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提高了集体活动的教育效果。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儿童总是喜欢游戏的,而且他游戏的时候会忘了自己,用全部的精神去做他的游戏,名义上虽是游戏,但所学的却是很好的东西。”

在两种活动有机整合的同时,教师在幼儿园游戏课程设计上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游戏,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反复进行,如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音乐游戏“找小猫”、科学游戏“吹泡泡”;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比如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活动也可把某些游戏用于教学的结束环节,以巩固某些知识或技能。这种设计在结构上比较紧凑,主要利用为各领域教学编制的游戏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游戏化程度。还有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小朋友常常在教师带领下参观社区环境,了解社区周围的设备、设施,如参观医院、邮局、银行、超市等,孩子们会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环境和角色的理解,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游戏,其关键是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一个动态的课程建构过程,它需要寻求有效的整合策略,使课程和游戏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

总之,幼儿游戏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教学的内容。长久以来,游戏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存在于幼儿园之中,它之所以得到重视是因为它能带动幼儿的积极性,有助于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游戏正是这样一种幼儿主观需要,同时也能客观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游戏是带着“内容”与“手段”的双重身份存在于幼儿园中的。只有我们把游戏看作是幼儿成长所必不可少的,看作是幼儿的有食粮,才能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使幼儿真正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在身心个方面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幼儿教育概论》。

林菁,《关于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丁海东,《论游戏与教学的整合》。

虞永平,《游戏、儿童与学前课程》。

版权所有©江宁区淳化中心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淳关路460号 电话:(025)52290161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32011502010427号